煎饼的历史——山东省新泰市金泉煎饼机厂http://www.xqjbj.net


   现代煎饼制作方法的创制年代难以考证,但“煎饼”一词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很早以前。

    东晋王嘉《拾遗记》:“江东俗称,正月二十日为天穿日,以红丝缕系煎饼置屋顶,谓之补天漏。相传女娲以是日补天地也。”
南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北人此日食煎饼,于庭中作之,支薰火,未知所出。”文中的“此日”指正月七日人日这一天。
唐代牛僧孺《玄怪录》:“既同诣其家,二吏不肯上阶,全素入告,其家方食煎饼,全素至灯前拱曰:‘阿姨万福!’”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段维……而乃性嗜煎饼,尝为文会,每个煎饼才熟,而维一韵赋成。”
宋代李昉等著《太平广记· 诙谐三·石动筒》转引隋代侯白《启颜录》,记述了北朝齐高祖大宴群臣时出了一个谜底是煎饼的谜语。
宋代李观有诗句:“蜗后没后几多年,夏伏冬愆任自然。只有人间闲妇女,一枚煎饼补天穿”。
    宋代庞元英《文昌杂录》载有:“唐岁时节物,元日则有屠苏酒、五辛盘、校牙饧,人日则有煎饼,上元则有丝笼,……”
宋代吕原明《岁时杂记》载有:“人日前一日扫聚粪帚,人未行时,以煎饼七枚覆其上,弃之通衢,以送穷。”
元代脱脱等著《辽史·礼志六·嘉仪下》载有:“人日,凡正月之日,一鸡、二狗、三豕、四羊、五马、六牛,七日为人。其占,晴为祥,阴为灾。俗煎饼食于庭中,谓之‘薰天’。”
这些记载多与人日、天穿节、二月二、送穷等风俗有关。这些记载没有关于煎饼制作的说明,因此那时的“煎饼”是否和现代的“煎饼”指称同一个事物,是可以怀疑的。

    元代王桢《王祯农书·谷谱二》:“(荞麦)治去皮壳,磨而为面,摊作煎饼,配蒜而食。”
明代刘若愚《酌中志》:“二月初二日,各家用黍面枣糕,以油煎之,或白面和稀摊为煎饼,名曰熏虫。
煎饼

    明代沈榜的《宛署杂记》:“用面摊煎饼,熏床炕令百虫不生。”
从这些记载已经可以看到此时制作煎饼的作糊和摊制过程了。

    1967年泰安市省庄镇东羊楼村发现了一份明代万历年间“分家契约”,其中载有“鏊子一盘,煎饼二十三斤”。由于“鏊子”的出现,我们可以确知,迟在明代万历年间,现代煎饼的制作方法就已经存在,那时的“煎饼”和现代的“煎饼”指称的是同一个事物。

    清代蒲松龄《煎饼赋》:“溲含米豆,磨如胶饧,扒须两歧之势,鏊为鼎足之形,掬瓦盆之一勺,经火烙而滂,乃急手而左旋,如磨上之蚁行,黄白忽变,斯须而成,‘卒律葛答’,乘此热铛,一翻手而覆手,作十百于俄顷,圆于望月,大如铜铮,薄似剡溪之纸,色如黄鹤之翎,此煎饼之定制也。”
    这段记载将煎饼的详细制作过程写出,与现代制作方法一致。


  有关的诗赋与书籍
  清代蒲松龄作《煎饼赋》。
冯玉祥隐居泰山时撰写了《煎饼——抗日与军食》,介绍制作煎饼的原料、方法等内容。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冯将本书送给蒋介石,希望能解决军粮补给问题。

  有关的俗语、民谣
临沂一带上学的孩子有句趣话:“麦子煎饼卷鸡蛋,不给我吃俺不念。”
新泰民谣:“吃煎饼,一张张,孬好粮食都出香。省功夫,省柴粮,过家之道一桩。又卷渣腐又抿酱,个个吃得胖又壮。”
滕州民谚:“煎饼卷辣椒,越吃越添膘。”

山东省新泰市金泉煎饼机厂http://www.xqjbj.net
 
 


版权所有 © 山东省新泰市金泉煎饼机厂  鲁公网安备 37098202000412号  地 址:山东省新泰市羊流镇工业园区

联系人:刘经理    联系电话: 15065839886  15254825249    

专业PC+手机网站建设【百度推广,百度爱采购,360,搜 狗,阿里巴巴,微信公众号等】网站推广,400电话办理
泰安网络公司  技术支持:焦点网络(电话:0538-6632526,8250118 )
管理登录     鲁ICP备14012949号-1

网站分站: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四川    贵州   云南    陕西    甘肃    广西   济南    青岛   淄博    枣庄    东营   烟台   潍坊    济宁   泰安    威海    日照   滨州   德州    聊城   临沂   菏泽    莱芜